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国会借口“保护通商”决定派兵到中国,发动了所谓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国会借口“保护通商”决定派兵到中国,发动了所谓的“通商战争”。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的……是最值得考虑的”。以上这五个口岸,便成了条约第三款内容了。这次战争时期因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三元里民众发起了抗英斗争。

——整理自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丘逢甲在文告中明确指出:“台湾属倭,万众不服”。大将军刘永福在《盟约书》中宣布:“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地,分内事也,万死不辞”。据当时日方记载:“甚至妇女童稚,全都勇敢地手携长枪,向我追赶而来”。“乙未年抗战”抗击了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200余人。

——林仁川《中华之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北端对面”口岸的名称,并简述“通商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乙未年抗战”的起因,概括“乙未年抗战”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

 

(1)名称:福州。 背景:国外: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国内: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弱,内部危机重重。 (2)起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人民不愿拱手而让台,掀起反割台斗争。 特点:军民联合(或“参加者广泛”);给侵略者沉重打击。 主线:一是列强侵华,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台湾北端对面的……是最值得考虑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台湾北端对面”是福州。再据材料一“英国国会借口‘保护通商’决定派兵到中国……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西方资本主义急需开辟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危机重重等方面简述“通商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二“台湾属倭,万众不服……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地,分内事也,万死不辞”并所学知识即可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割让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等方面分析“乙未年抗战”的起因。再据材料二“甚至妇女童稚,全都勇敢地手携长枪,向我追赶而来”即可从军民联合、给侵略者沉重打击等方面概括“乙未年抗战”的特点。再从列强侵华、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等方面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某朝代的长城“起自盐泽,中经敦煌、酒泉、居延塞、光禄塞,在大青南麓与原有长城连接,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该长城

①就地取材,用险制塞,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②全长五千多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万里长城

③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④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蒙古、女真民族的南下侵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破了题,以雷霆手段一举扭转了改革开放停滞不前的局面。这不能表明南方谈话

①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②为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④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两大军事集团相持到同盟国集团瓦解的过程。下列大事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索姆河战役开始

②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③《布列斯特和约》签署

④凡尔登战役结束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苏格拉底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这一观点

①指出了知识是人生存之本

②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

③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相等的

④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1905年8月13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说,关于这次说,1981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收录有两份资料,一份是1905年9月30日出版的《孙逸仙演说》,一份是1905年11月26日,《民报》创刊号刊登的《记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两份资料对演讲的记载有些差异。这表明

A. 反映同一史实会有来源不同的史料

B. 报纸史料往往比其他史料更真实些

C.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记载呈现的

D. 不同版本史料使追寻真相变得困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