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加试题】华盛顿和麦迪逊都是美国建国初期的重要领导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试题】华盛顿和麦迪逊都是美国建国初期的重要领导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费城制宪会一致选举华盛顿为主席,但起关键作用的是麦迪逊。他是美国宪法蓝本的设计者,被视为“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人手中,不论是一个人、少数人或许多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每一个部门必须能够对其他部门行使潜在的否决权,这样“每一个部门对其他部门都有法定的控制”。他指出邦联体制把权力危险地集中在立法机关手中,致使行政与司法部门没有防卫能力,立法权应该一分为二。除了以上同级部门之间“横向的分权与制衡”外,麦迪逊还主张在联邦与州之同也建立分权制衡机制,建立一个主权共享的复合制共和国。

——摘编自孙宝珊《麦迪逊与美国宪法》

材料二:“美国国父”华盛顿被誉为“美国同胞心中的第一人”。关于华盛顿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华盛顿在美国建国初期的一系列施政,对新生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愧为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整理自叶炳炎《十八世纪的改革家华盛顿》

(1)根据材料一概括麦迪逊的“分权与制衡”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行政权为例,阐释麦迪逊“横向的分权与制衡”思想在美国宪法中的体现。

(2)阅读材料二,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于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以华盛顿在第一届总统任期时的施政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说明。

 

(1)思想:三权分立;每一部门都能监督其他部门;将立法部门分成不同单位;(或答立法机关实行两院制)联邦制。 体现: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2/3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违宪,但总统可以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 (2)侧重解读①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整顿大陆军,提升战斗力;率军围攻波士顿,取得独立战争首次重大胜利;指挥大陆军袭击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并取得胜利,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为士兵们做出了表率;取得约克镇大捷,北美战场上战争结束。侧重解读②内政:网罗人才,组成内阁,调和内部矛盾;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外交:改善同英国的关系。(如答“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也可以给分。)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麦迪逊认为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人手中……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每一个部门必须能够对其他部门行使潜在的否决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三权分立、立法部门分成不同单位、联邦制等方面概括麦迪逊的“分权与制衡”思想。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违宪等方面阐释麦迪逊“横向的分权与制衡”思想在美国宪法中的体现。 (2)本题据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华盛顿在美国建国初期的一系列施政,对新生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愧为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择一种解读。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大陆军总司令、取得独立战争首次重大胜利、取得约克镇大捷等方面阐释说明第一种解读。从组成内阁调和内部矛盾、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改善同英国的关系等方面说明第二种解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加试题】科举考试中经过会试录取的考生,都要进行复试,由于在御殿中进行,称殿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史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宋太相开宝六年,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让对有策者从经旨上阐述;第二层是让对策者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分析: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并概括殿试策问内容的特色。

(2)阅读材料二,指出图1照片中的“殿试宫殿”在图2中的位置(填写代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建筑群的地位并简要说明其文化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导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者世界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正在进行调整和改革,不断加以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莫定了新的基础。

——整理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与管理的贸易协定和协议中,贯穿了一些基本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比如它要求WTO成员都应被平等地给子“最惠国待遇”,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它们“国民待遇”。

——薛荣久《国际贸易》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综合材料一和二,简要阐述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国会借口“保护通商”决定派兵到中国,发动了所谓的“通商战争”。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的……是最值得考虑的”。以上这五个口岸,便成了条约第三款内容了。这次战争时期因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三元里民众发起了抗英斗争。

——整理自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丘逢甲在文告中明确指出:“台湾属倭,万众不服”。大将军刘永福在《盟约书》中宣布:“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地,分内事也,万死不辞”。据当时日方记载:“甚至妇女童稚,全都勇敢地手携长枪,向我追赶而来”。“乙未年抗战”抗击了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200余人。

——林仁川《中华之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北端对面”口岸的名称,并简述“通商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乙未年抗战”的起因,概括“乙未年抗战”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某朝代的长城“起自盐泽,中经敦煌、酒泉、居延塞、光禄塞,在大青南麓与原有长城连接,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该长城

①就地取材,用险制塞,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②全长五千多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万里长城

③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④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蒙古、女真民族的南下侵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破了题,以雷霆手段一举扭转了改革开放停滞不前的局面。这不能表明南方谈话

①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②为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④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