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94年7月卷3发表了《朝鲜纪乱》,初次报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94年7月卷3发表了《朝鲜纪乱》,初次报道了中日军队在朝鲜对峙的严重事态。其指出:“中国出师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而日本以《天津条约》为借口,拒绝各国调停,“财是日本自知其曲而思图逞志于戒行,中国于此岂尚甘于退让哉”!与此相应,《万国公报》不但相信

中国必胜,而且积极为之出谋划策,主张狠狠教训日本。直到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卷69还发表了《英将谭兵》,即对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英水师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这位英国将军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

自1894年11月卷70起,林乐知写道:“中国昔日自夸之处,至此而扫地殆尽……总而言乏,中国至夸日,实已一败涂地,不可收拾。”1895年1月,林乐知在《以宽恕释仇怨说》一文中说:“量论中日两国之是非曲直’则中国任朝鲜之败坏'而不加整顿,固亦有不是处,亦有曲处,然日本之甘为戎首,而以强词夺理,则其但有曲处,而无是处可知……所惜天下事,往往不论理而论势。今中国亦既败矣,遂有偏于日本者。”5月《万国公报》刊载《追译中东失和之先往来公牍》,其中包括由西文译出的战前中日双方交涉公牍9件。林乐知在按语中说,从这些文件看,双方互相咨照,词意和平,惟中国始终坚持朝鲜是其属国,“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从此衅隙渐开”。

——据郑师渠《<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

材料二: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在上海创办《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以刊登教艾、教务等内容为主。六年后易名为《万国公报》,共延续33年,出了七百多期。这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纸对于中国有识之士的思想熏陶作用无可比拟。光绪皇帝每期必读;洋务派大臣都是这份报纸的

忠实读者;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它还刊登了孙中山致李鸿章书两封;康有为、粱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文化人,都如饥似渴地寻求每一期《万国公报》。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套报》,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甚至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刊物

——黄显功《万国公报》出版前言

(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万国公报》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立场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万国公报》对甲午战争立场与态度的变化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

 

(1)变化:由中国必胜论者转变成了中国必败论者;由肯定中国的正义性,转而极力混淆是非,甚至不惜颠倒黑白,为日本侵略者张目。 原因:战场上中国连连失利,日本赢得了战争胜利;战争中暴露了清政府腐败无能;国际上列强对日本的支持;作者从西方帝国主义的利益出发。 (2)简评:《万国公报》作为媒体,预料战争谁胜谁败,自有根据,无可厚非;但偏袒日本混淆是非,则暴露了信奉“强权即公理”这一殖民主义者的信条,实质是维护西方侵略者的利益。《万国公报》有助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有识之士和文化人士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国必胜,而且积极为之出谋划策,主张狠狠教训日本”“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中国至夸日,实已一败涂地,不可收拾”的信息从由中国必胜论者转变成了中国必败论者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依据甲午中日战争结果从国际和国内信息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评价结合材料和所学从《万国公报》作为媒体,预料战争谁胜谁败,自有根据,无可厚非,以及代表舆论的实质回答;第二小问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有识之士和文化人士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9年,美、英、法、西德等l7个国家秘密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开出了4张禁运清单,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高科技产品和战略产品。这一举措

A. 是北约国家集体冷战的反映

B. 是对违反关贸总协定的制裁

C. 导致两大阵营贸易量急剧下滑

D. 造成了苏联核技术应用的落后

 

查看答案

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 改变了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

B. 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C. 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是德国1835-1870年铁路情况

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德国

A. 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B. 工业化相对英法起步晚发展快

C. 两次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

D. 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

A. 责任内阁制形成的体现

B. 代议制不断完善的过程

C.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D. 议会政党制发展的表现

 

查看答案

在雅典城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职业教师,他们向人们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并收取学费。由此可以推知

A. 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 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C. 思想文化繁荣的反映

D. 公民民主政治的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