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孙中山先生此观点 ( )
A.反对个人自由,追求国家富强
B.对民权主义产生动摇
C.重视国家的自由,不排斥合理的个人自由
D.受中国传统专制思想影响
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
A. 认为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过程迥异
B. 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
C. 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D. 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确立三大政策
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挽联所肯定的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
A. 创建中国同盟会
B. 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D. 积极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 “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009年国庆,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是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
A.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B.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D.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