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这一决策
A. 旨在扩大对外出口贸易范围
B. 扩大了对外引进技术的力度
C. 有利于带动工农业经济发展
D. 保证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时,不仅相继建立了钢铁、机器制造、酒精和化工等工业,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将工业开始向内地转移。这反映了当时
A. 国家致力开发内地资源
B. 为迁都重庆预先做准备
C. 工业建设注重了国防性
D. 国家经济重心转向内地
有学者在谈及近代中国某次革命事件的实际代价时,列举事项如下。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筹备时长 | 历时7个月 |
所用资款(包括善后费用) | 达23万元(占十次革命总费用的40%) |
结果 | 参加者170人,死难86人。死难烈士多为留学生和同盟会中坚。附:事后当地总督的上奏报告:“乱匪歼灭殆尽,城内外商民始终均未受扰,地方一律安谧。” |
A. 损失巨大,收效有限
B. 行动失败,然精神可嘉
C. 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D. 革命即成,可伤亡惨烈
1894年中日战争前后,当国事危急之时,裘廷梁就认为“救国之要图,莫要于文字革命”,认为“白话为维新之本”,乃提倡白话事业,组建白话学会、白话书局;拟译中西有用之书,筹办白话报章。1898年创办了无锡第一报——《无锡白话报》。该报刊的创办
A. 开启了无锡的白话教育
B. 实现了文化救国的愿望
C. 适应了维新思想的宣传
D. 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
明朝中叶以后,文艺家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有一个异常鲜明的走向,就是对以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的揭示较以往有较大的开拓,主要是满足世俗社会的文化渴求。这表明
A. 市民阶层有新的政治追求 B. 市民阶层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
C. 世俗文化满足各阶层需要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
朱熹强调:“如树,初间且先斫倒在这里,逐旋去皮,方始出细……以事之详略言,理会一件又一件;以理之浅深言,理会一重又一重。”这体现了
A. 格物致知
B. 先理后气
C. 存天理,灭人欲
D. 理气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