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指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社会...

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指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社会的前夜。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史料是(  )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从这一角度看,中国已处于“近代社会的前夜”,A项反映是劳动力商品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项反映的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C项反映是是手工业分工细致;D项反映商业的发展。相对而言,A项更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历史上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材料一自春秋到清末,黄河水道有六次重大的变迁。

第一次于周定王五年,黄河在宿胥口决水,……经河北省盐山县入海。

第二次于王莽建国三年(距第一次改道672年),黄河主流迁徙至魏郡,经济南到千乘。

第三次于宋仁宗庆历八年(距上次改道977年),由于商胡决河,河水溃决造成新的河床,从而分成东、北两支。……有时北流开而东流闭,有时则东流开而北流闭。

第四次阳武故堤溃决,时为金章宗明昌五年(距上次改道146年)。此时黄河大半之水经由泗水而进入淮河,此时北流仍通。

第五次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距上次改道95年),此时会通河成,河水往南,北流已微,到明代宏治中,至是黄河之水全由淮河所承受,北流遂绝。明人防黄河北流,如防大盗,强制黄河向东南流,遂使黄河水患无法消弭。

第六次清咸丰三年时(距上次改道566年),黄河在河南省兰封县西北的铜瓦厢溃决,再改道北徙,从济水入海。……此后即无大水灾发生,证明黄河应向北流才对。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时期

治理黄河概况

春秋战国

黄河下游普遍修筑堤防。

西汉

专设“河堤使者”等官职,沿河郡县长官都有防守河堤职责,专职防守河堤人员,约数千人,河防工程已达到相当规模。

东汉

王景治河,修渠筑堤,疏通游积。

魏晋之际

对黄河进行过两次较大的治理。

唐代

在尚书省工部之下设水部,地方官员都有治河修守的职责。

北宋

设置都水监,专管治河,朝廷重臣,多参与治河方略的争议,开展机械浚河。

元代

贾鲁治河采取疏、浚、塞并举的技术。

明代

以工部为主管,总理河道直接负责,沿河各省巡抚以下地方官吏都负有治河职责。

清代

河道总督权限更大,直接受命于朝廷。堤防修守及管理维护技术有长足进步,涌现了以潘季驯、靳辅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专家。

 

 

——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材料三元末黄河屡屡泛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白茅隄”。短短一个月时间,“又北决金隄。”“民老弱昏垫,壮者流离四方”。元朝政府疏浚黄河大量征用民工,加之艰苦的劳役以及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作弊,任意克扣民工“食钱”,致使民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北方白莲教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武装起义。

——《历史上的那些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史上黄河水道变迁的特点以及黄河水道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黄河水道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

75.50

22.90

!60

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50年)

6!40

35.80

2.80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

34.80

58.40

6.80

 

 

A. 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B. 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

C. 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

D. 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

 

查看答案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反顾昨天,华夏民族历史一脉相承,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 )

A. 优越的地理环境    B. 稳定的小农经济

C. 强大的中央集权    D. 繁荣的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该朝代应为

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查看答案

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其灌溉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4,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5斗左右。这反映出(   )

A. 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降低

B. 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 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D. 农业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