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劳动者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资本家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表明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从经济角度分析,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D.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中国( )
A. 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 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 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最能够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 )
A. 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B. 地区、行业间存在社会分工
C. 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D. 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明清时期商业出现的新特点有( )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⑤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雇佣工人
⑥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