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 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 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今河南灵宝附近)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这说明当时
A.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
B. 官商勾结营私之风盛行
C. 北方经济水平高于南方
D. 南北地区经济往来仍在继续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战国《考工记》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这表明( )
A. 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
B. 冶金业高度发达
C.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D. 小农经济的推动
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
A. 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B. 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 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 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