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西方的理念有颇多差异。中国古代的城市并不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西方的理念有颇多差异。中国古代的城市并不是围绕广场教堂或者从圆心辐射出来的。古代中国人对神灵态度暧昧,更拒斥古希腊、罗马广场式的民意体现,因此,占据中国古代城市中心的,并不是宗教道场或广场,而是权力的殿堂。西方城市在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公共空间增长,同样在古代中国举步维艰。古代中国统治者迷恋城墙——无论是为一座城市选址,还是分割其内部格局,首要考虑的往往不是宜居,而是如何凸显统治的权威,对外可以应对军事冲击,对内便于社会管理,城内是被各种复杂关系捆缚的礼教世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取中外历史信息,围绕“城市与历史”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中外相关、论题合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拟定论题:考生能依据材料描述历史现象,拟定一个合适的论题得。若论题合适且包含明确观点可将观点分合并相加。 提出观点:综合中外提出观点,且观点明确,符合史实得。若考生仅根据其中一则材料提出观点,观点明确,符合史实得。 结合材料:考生能结合材料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得。 结合史实:考生引用中外史实要准确,选取运用恰当。 论证逻辑:综合判断,考生对材料分析准确,引用史实有证据力,能紧扣观点展开论述。 示例1:论题:城市的特点反映了不同政治文明的差异。 论述:古代中国的城市以权力为中心,凸显统治权威,主要是受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应对军事冲击和便于社会管理的目的。古代西方的城市以教堂和民意为中心,比较重视公共空间,体现了宜居的特点,反映了古代西方受到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的影响。因此城市建筑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政治文明的差异。 示例2:论题:不同文明的历史发展会在的城市的特点上反映出来。 论述:古代中国以统治者为中心,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并依靠封建礼教来进行思想上的控制,因此古代中国的城市以权力为中心,等级森严。古代西方宗教蓬勃发展,希腊地区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的影响深远,同时也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为本。因此古代西方的城市以教堂和民意为中心,比较重视公共空间,体现了宜居的特点。城市的差异性主要受文化的差异性的影响。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论证,依据材料从“城市的特点反映了不同政治文明的差异。”“不同文明的历史发展会在的城市的特点上反映出来”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论证结合所学从古代中国以统治者为中心,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并依靠封建礼教来进行思想上的控制,因此古代中国的城市以权力为中心,等级森严等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僵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三】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I(岳麓版)

【材料四】“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材料五】下列是CCTV—lO《百家讲坛》节目中,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的一段讲话实录。吴建民说:弱国当然没有外交了,讲话人家不大听你,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1919年的时候,中国是弱国,五个代表,四个都跑掉了,就他一个,他没有任何指示,他拒绝签《凡尔赛条约》。我觉得中国人要很好地研究一下。我跟法国谈民主问题,我说中国人怎么样走上目前这条道路的,你们知道吗?他们说不知道。我说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人一直学西方。你看好了,中国当时的主导思想是学西方,把“德先生”请来、“赛先生”请来,就这个意思,学西方。转折在1919年凡尔赛和会上面……

(1)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西方的哪种政体类型?其确立政体的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

(4)材料四讲述的中华民国确立了什么民主政体?有何意义?

(5)材料五“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人一直学西方”,都有哪些史实?在当时“弱国无外交”的情况下,对顾维钧拒签《凡尔赛条约》这一史实,你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

历史概念中往往隐含了使用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念,但也有一些历史概念属于较客观的事实性描述。以下历史概念属事实描述的是

A. 同治中兴

B. 中法战争

C. 戊戌政变

D. 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 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 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 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首位

 

查看答案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运动

B.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将领抗击英军

 

查看答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A. 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 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 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 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