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40年6月,日本当局叫嚷“不要误了末班...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40年6月,日本当局叫嚷“不要误了末班车”。7月26日,日本内阁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规定日本的基本国策是:“建立以皇国为中心,以日、满、华为基干的大东亚新秩序。”“皇国目前的外交是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为根本,首先将重点置于结束中国事变方面。”1940年秋季,日军参谋长杉山元认为:“从窘境看,想孤立的解决中国事变几乎没有希望了,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的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近卫也好,松冈也好(二人为日本当时的首相和外相),对中国事变都灰心了……他们说,解决中国事变的道路,应该把面向中国的力量转移到南方。”1941年7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不管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依然向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同时,为确定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并声称“不辞对英美一战。”

——上述材料均引自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当局为什么叫嚷“不要误了末班车”?为此而确立的基本方针和重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促成日本决心向英美开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日本要乘德国闪击西欧成功之际,侵占东南亚。基本方针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重点是先结束中国战事。 (2)说明由于中国的持久抗战,日本已不可能先结束中日战争再南进,不得不背上中国战场的沉重包袱,冒险进攻东南亚,对美英开战。夺取东南亚丰富的战略资源,摆脱美英的贸易禁运;建立亚太地区的霸权;美英无暇东顾,使日本在太平洋的军力暂时占优势;切断国际援华通道,早日打败中国。 【解析】(1)分析题干,联系材料一,1940年6月正是希特勒大举进攻西欧国家,并取得重大胜利的时期,1940年6月,法国投降,日本当局所谓的“班车”,是指法西斯侵略的班车,他要借德国在西欧侵略成功之际,大举侵略东南亚,根据教材可知,为此日本制定了“大东亚共荣圈”的基本方针,其重点是先结束中国战争,然后再向东南亚发展。 (2)第一小问,此题要求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总结概括其所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首先要知道材料二和材料三所述情况是什么,材料二告诉我们,中日战事不可能一朝一夕结束,日本的速战速决策略已经失败,材料三表明,不管中国战场的战争是否结束,日本都要向东南亚进攻,寻求对英美开战。第二小问,要求回答日本决心向英美开战的主要原因,这需要密切联系教材,全面考虑各种因素,随着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英美利益遭到严重损害,英美联合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这对自然资源相当贫乏的日本来说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而东南亚有丰富的战略资源,此时,欧洲战争正处于白热化,美英也无暇东顾,正式日本寻求和英美开战的有利时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1月,清政府下诏变法。翌年5月,“上谕”下达:“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中国法律近代化由此起步。晚清法律近代化几经反复,直至20世纪终结,尚未完成。

从1903年起,《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先后出台。三个总结性的大法《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后来,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民律》已来不及审议颁布施行,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府无不继承这三个大法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法律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61年2月2日,肯尼迪向国会提交经济复兴与增长计划,建议通过下列法案:

(1)对失业津贴增加13个星期的临时补助;

(2)在为期15个月的时限内,把救济金扩大到失业工人的子女;

(3)重新开发萧条地区;

(4)增加社会保险金并鼓励提早退休;

(5)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扩大最低工资法的实施范围;

(6)给生产谷物的农民提供紧急救济;

(7)为全面的房屋建筑和贫民窟的清除计划提供经费。1961年6月底,这些法案虽经国会作了某些修正,但基本上获得通过。

材料二1980年竞选胜利的里根,身边聚集了一批经济顾问,有弗里德曼、格林斯潘、拉弗、里斯顿、麦克拉肯等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经济学家。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6个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

材料三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既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有所创新,人们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或克林顿经济学。就是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在一起。……由于放松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根据1996年通过的耕作自由法,联邦政府不再扮演农场主的最终保护角色,它还将向农场主提供固定的款项,但逐年减少,使农场主种更多的土地,并且自己决定种什么……减半征收小企业长期投资的资本收益税,刺激了企业的投资和技术创新活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肯尼迪经济政策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经济运行模式的理论依据。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果,并分析该成果的时代原因。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为有关某段历史的关键词语。

①工业革命②英国③明清时期的中国④禁烟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明确写出论文主题,论述需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20世纪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表,由此表推出的结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成员国数量增长具有非均衡增长的特征

B. 20世纪6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期

C. 20世纪90年代的增长与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关

D. 世界政治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