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
A. 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
B. 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
C. 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
《宋书》中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A. 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 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 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 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 户数 | 户数比例 |
20以下 | 24 | 17.3% |
20~130 | 103 | 74.1% |
131~300 | 10 | 7.2% |
300以上 | 2 | 1.4% |
小计 | 139 | 100% |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材料表达的中心含义是
A. 古代中国很注重礼乐 B. 礼乐刑政综合为治
C. 礼治是核心 D. 古代中国很注重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