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

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 农民的购买力低下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 长途贩运呈现萎缩

 

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提高了生效效率,但是由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该技术强化了耕织结合的议案小农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购买力的情况,无法推断出农民的购买力低下,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而是强调纺织技术革新深受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的影响,排除C。材料强调纺织技术革新深受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的影响,没有涉及长途贩运呈现萎缩的信息,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中国部分时期县的数目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期

数目(个)

时期

数目(个)

时期

数目(个)

秦朝

约1000

唐朝

约1500

1911年

1381

汉初

约1300

明朝

约1400

1972年

1479

 

 

A. 县制有利于社会变革

B. 县制是小农经济的基础

C. 县是基本的行政区域

D. 县制有职责明确的优点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出身微贱的占26%;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出身微贱的占55%。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 东周权力关系变化

C. 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D. 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马上派兵镇压,其手下将领成济将曹髦刺死,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后人多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有贬义色彩的评语来评价他。公元264年司马昭平定蜀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他下令“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缓解百姓的困境,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二年的粮食。为了防范蜀汉政府的残余势力在益州东山再起,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司马昭死后,280年西晋完成统一。

    ——摘编自朱子彦《论司马昭》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后人多以贬义色彩的评语评价司马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司马昭治理蜀地的措施及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有关“一战”的史料。【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不可摧毁的力量。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希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他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

(2)材料一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为相数十年,政绩显赫。面对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处在列强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局面,他首先整理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亩征税,“作丘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同时,公元前536年,他铸刑鼎,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子产还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不许贵族随意干涉百姓的经商活动,坚持实行“市不豫贾”。他不毁乡校,广开言路。对内宽猛相济的方针保持了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对外他一反过去对大国俯首帖耳的外交政策,敢于说“不”,维护了郑国的利益,为郑国争取并创造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子产的改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郑克堂《子产评传》等

(1)根据材料,分析子产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