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经济体制的创新、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体制的创新、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

1979年5月,应邓小平的邀请,一位年过80的美国老人带着20多位美国专家,专门到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计划。这位81岁老人就是哈默。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家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到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众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1983年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不再为多种商品——如稻米和鱼类定价的省份……直到198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还属于某个工作单位,由单位的司机驾驶;自广州从香港购买了一些计程车后,它成为中国运营商业计程车的先驱。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2007年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中国形象》一书中,别出心裁地把“中国形象”界定为“淡色中国”。他解释说,“淡”可以把两种正好相反的东西结合成一种清晰的颜色。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

——俞可平《雷默的“淡色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概述哈默在中俄两国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二,为什么说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美两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淡色”的认识。

 

(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实施改革开放。 (2)原因:政府投资的国营企业;生产经营权独立自主;采用市场经济的原则。 调整:美国由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预;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美国的“淡色”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局部调整,不会导致变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淡色”实质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手段等。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哈默在中俄两国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联系中俄两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策的转变来分析即可,从材料一中的时间“1921年8月和1979年5月”,可知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这为外国资本家的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2)第一小问原因应抓住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的特点来分析,从材料二中“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家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到进一步的开发工作”的信息,可以看出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属于政府投资的国营企业,其生产经营权独立自主,采用市场经济的原则;第二小问美国经济体制的调整,抓住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来分析,可得出由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预;中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从材料二中“1983年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不再为多种商品——如稻米和鱼类定价的省份”的信息,联系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可得出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首先理解准确两种淡色的含义,抓住材料三第一段信息“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结合所学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来谈认识,即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会变为社会主义;抓住材料三第二段信息 “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可以看出其含义指的是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可从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这一方式的实质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来展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秦二爷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l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该热潮兴起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说明理由。从中你能得出什么重要启示?

 

查看答案

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A.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 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 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查看答案

曾有一项关于“如果离开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35.8%的人认为自己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 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B. 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D. 没有任何影响

 

查看答案

1885年6月16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申报》的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

A. 铁路运输的发展    B. 轮船航运的发展

C. 电报等通信发展    D. 报纸等传媒发展

 

查看答案

1903年4月17日《大公报》注:“他们(当时的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材料表明当时上海居民

A. 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西方化

B. 注重传统习俗与西方习俗的融合

C. 从不接受西方的习俗

D. 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