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伴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伴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这种了解,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人就知道了“黎轩”。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离〕靬”、“犁靬”、“犁鞬”等记载。这个令中国人的兴趣经久不衰的绝远国度,就是亚历山大城。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中受到了一次不大的冲击。堂堂天朝竟败给在了“撮尔岛夷”手下,着实使君臣们为之一惊。但这场战争毕竟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中西之间还只是在器物层次上发生文化冲突。所以一时的忧患意识和战败的屈辱感很快随着和约的订立而烟消云散。拍岸的惊涛,峰回路转,化作阵阵水沫,依然是死水一泓。“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君臣们仍然在自圆自足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昏昏睡去。

——摘编自沈渭滨《困厄中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并对此作一简要评述。

 

(1)状况:对西方的认识较为肤浅;了解最远国家是古罗马帝国;史书对西方部分国家有了初步记述。 成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华文化世界领先,对西方有一定的吸引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渐扩大。 (2)认识:统治者认可西方的坚船利炮;认为中国制度仍优越于西方;以传统的蛮夷观念看待西方国家。 评述:长期以来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对世界的变化认识甚少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感造就了“天朝上国”思想,对西方易产生鄙视心理 鸦片战争对清廷的冲击力度较小,民族意识尚未真正觉醒 【解析】(1)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一“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离〕靬’、‘犁靬’、‘犁鞬’等记载”等信息从对西方的了解程度、国家和史书记载等角度进行概述。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一“伴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以及汉代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的世界领先等方面来加以分析。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撮尔岛夷”、“在器物层次上发生文化冲突”、“仍然在自圆自足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昏昏睡去”等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中受到了一次不大的冲击”、“一时的忧患意识和战败的屈辱感很快随着和约的订立而烟消云散”等信息从中国对西方认识的肤浅的原因、鸦片战争后的民族意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清廷的腐朽认识带来的消极影响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 《拾穗者》

B. 《格尔尼卡》

C. 《日出·印象》

D. 《自由引导人民》

 

查看答案

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 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 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 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查看答案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查看答案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主题与时间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A. 《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 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贫富不均

B. 民性懦弱

C. 莠民作乱

D. 吏治败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