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即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是一种以栖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1956年,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前后新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

 

(1)相同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走社会主义道路。 不同点:①苏联一味片面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意识到兼顾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比例的重要性。②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新中国主张把发展生产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③苏联工业化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苏联的援助。 (2)变化:由“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 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及其发展模式的迷信;总结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发展工业化是指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故从工业、经济体制、农业等方面与材料一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进行比较,得出异同点即可。 (2)第一小问变化,结合1953年新中国效仿苏联工业化模式到材料二“《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可知变化是由“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第二小问背景,结合1956年苏联经济、政治相关史实和材料二中体现出的中国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总结历史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不具备群众基础

B.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

C.新政损害了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

D.新政继承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查看答案

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由材料可推知(  )

A. 十月革命被中国资产阶级认可

B.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渐成主流

C. 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D.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他(    )

A. 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 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 率兵收复新疆

D. 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查看答案

下图是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导致英国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圈地运动的开展

C.非洲移民的大量涌入                D.就业观念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賦,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絮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賦;八曰缓征;九曰……

——摘自《钦定大清会血輋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