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述评】 材料王艮(1483-1541),江苏泰州人,...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述评】

材料王艮(1483-1541),江苏泰州人,他出身灶户,做过小商贩,布衣终身,曾师从王阳明。到晚年形成了自己的比较完整的理论。提出了“身与天下国家一物也”的命题,认为一物有本有末,而吾身是本,天下国家是末,格物就是要认识和处理好本与末的关系。因此他主张“修身立本”,以此完善自我;强调“尊身”爱身和保身,方能人己平等和爱人。他认为“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即是道”,人们的吃饭、穿衣等日常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因此“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他所开创的泰州学派,在明中叶以后得到广泛的传播,“上自师保公卿,中及疆吏司道牧令,下逮士庶樵陶农吏,几无辈无之”,是我国学术史上第一个具有早期启蒙色彩的学派。王艮也因“非名教之所能羁络”而被李贽称之为“真英雄”。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王艮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艮思想及泰州学派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1)发展:吾身即是本(或爱身方能爱人;吾身天下为一体);百姓日用即是道(或日常物质是人的基本需求)。 (2)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陆王心学的影响;社会观念的变化;个人出身和经历;明朝社会矛盾的变化。 影响:扩大了心学派的影响;丰富发展了儒学思想;推动早期启蒙思想的萌发; 【解析】(1)王艮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发展,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认为一物有本有末,而吾身是本,天下国家是末,格物就是要认识和处理好本与末的关系”“他认为‘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即是道’,人们的吃饭、穿衣等日常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等信息来回答 (2)王艮思想及泰州学派产生的背景,由材料中的信息“出身灶户,做过小商贩,布衣终身,曾师从王阳明”即可得出“个人出身和经历、陆王心学的影响”的结论;此外,结合相关所学还可以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和社会矛盾的变化等角度思考作答。王艮思想及泰州学派的影响,结合相关所学可从扩大了心学学派的影响、丰富发展了儒学思想及推动早期启蒙思想的萌发等角度思考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对明朝中后期思想家王艮思想观点的认识评价,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材料并进行评述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共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国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本条约所称有核武器国家系指在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以来,在遏制核扩散、降低核危险、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国际核裁军、防止核扩散和平利用核能的进程受挫。

——引自新华网《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附加议定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存在的不足之处。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利吉思,西通伊利、钦察两汗国,西南抵乌斯藏(今前、后藏地区),南接安南(今越南北部)、缅国,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共约1500处,为各级政府因公差遣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是当时最便利的交通体系。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每10或15、25里设一铺,置铺兵五人,负责传递文书。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应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

2017年1月3日

 

你是否认同这种修改,请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中国古代外交实践形式有文武两类。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这些形式的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外交体制为天下体系,即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摘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在古希腊,盗窃神产和毁坏圣物罪,与叛国罪的惩处一样严重,都是死刑,且死后不能葬在雅典;渎神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也被雅典人看作是对城邦政治秩序的威胁,而给予严厉的处罚,如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就因否认神祇的存在而遭驱逐。由此可见,古希腊

A. 公民政治高度发达

B. 宗教与政治紧密融合

C. 城邦忽视个人自由

D. 社会生活以神为中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