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级。清廷此举

A. 导致清初的文字狱大兴    B. 促进了科举制完善

C. 意在加强思想控制    D. 规范了官员依法行政

 

C 【解析】由“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科举考试中没有按照要求从儒家经典做注而被除名或降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实行文化专制,从思想角度加强控制,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不选,文字狱与题干无关;B项错误,科举制走向了极端,扼杀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手工业行会都有从业者共同议定的行规,对工匠入行从业、技术的传授都有一定规定,如非本地人不能随便入行、师徒相授时间等相关的传习规定条款。据此可知,唐代

A. 手工业规模与前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扩展

B. 政府对手工业行会的管理非常严格

C. 行会对技术垄断以维护本行业人员利益

D. 个体手工业者数量较前代大量增加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意在强调

A. “君权神授”思想

B. “天人合一”思想

C. “天人感应”思想

D. “弃恶从善”思想

 

查看答案

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

A. 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B. 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C. 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D. 官僚政治完全确立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述评】

材料王艮(1483-1541),江苏泰州人,他出身灶户,做过小商贩,布衣终身,曾师从王阳明。到晚年形成了自己的比较完整的理论。提出了“身与天下国家一物也”的命题,认为一物有本有末,而吾身是本,天下国家是末,格物就是要认识和处理好本与末的关系。因此他主张“修身立本”,以此完善自我;强调“尊身”爱身和保身,方能人己平等和爱人。他认为“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即是道”,人们的吃饭、穿衣等日常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因此“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他所开创的泰州学派,在明中叶以后得到广泛的传播,“上自师保公卿,中及疆吏司道牧令,下逮士庶樵陶农吏,几无辈无之”,是我国学术史上第一个具有早期启蒙色彩的学派。王艮也因“非名教之所能羁络”而被李贽称之为“真英雄”。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王艮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艮思想及泰州学派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共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国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本条约所称有核武器国家系指在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以来,在遏制核扩散、降低核危险、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国际核裁军、防止核扩散和平利用核能的进程受挫。

——引自新华网《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附加议定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存在的不足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