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7年的大丰收使美国的经济形势变得严峻,罗斯福指出农业立法的主导思想,是战胜天气变化对农产品产量造成的波动,“保证消费者有充足的食物和纤维,停止浪费土地,减少巨大的剩余和灾难性短缺的缺口”。国会则明确农业政策的目标,是帮助农业生产者取得公平的价格和收入。1938年2月,罗斯福签署新《农业调整法》。该法将农产品分为基本农产品和非基本农产品,对前者实行强制性管控措施。农业部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和销售配额,配颥由农场主表决通过后强制执行。执行控制计划的农场主,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预付土壤保护补贴,还能以农产品作为抵押获取贷款。农场主可根据来年的市场价格,决定归还现金还是置留抵押的农产品。政府则出责建立存储仓库,多余粮食通过销售体系解决部分存货,或发放给无力购买的急需者。这种以常平仓制度(中国古代政府调控粮价的重要举措)为核心的农业法律制度,有力保证美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和繁荣
——摘编自李超民《(1938年农业调整法)与常平仓:美国当代农业繁荣的保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定《1938年农业调整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938年农业调整法》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困境,首先在于文化认同的两难。他们接受的教育是西方的,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他们不自觉地离开中国,却又对中国投注了全部的心力。第二个困境则是上层与下层间的困境。他们多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不懂得民间疾苦,心中虽想为百姓谋福利,却往往不知道民间百姓的需求为何。内外的间隔、上下的间隔,使得知识分子基本上处在内心扯裂的情况下。他们急于改造中国,拉近中国与现代、百姓与上层的差距,又发现无法靠慢慢受地改革来实现理想。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可说是担起了超人的工作,但他们只有一双泥腿,泥腿撑不住铜头、铁臂
——摘编自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结合材料与所学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改造中国”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茶馆即已遍布我国大江南北。据《都城纪胜》載载,临安的茶馆三教九流汇聚,不仅张挂名人书画,插四时花,还有弦歌和说书,社会上各种新闻和奇谈怪论在这里都能听到。对茶馆主来说,茶水费的收入有限,故他们往往兼营生意,如兼卖酒、汤、果汁等饮食。《东京梦华录》里提到“荼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还有茶馆“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许多茶馆是家庭经营,投资少,只需有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提供沸水、茶叶、茶具和桌椅便可开张。茶博士是茶馆主雇佣的伙计,在茶馆里挣钱的艺人多为流民
——摘编自杨永兵《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茶馆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舞台。人们去茶馆会友、交易、推销、卖艺、闲聊,还有人讨论时事、宣传演讲、发动民众。不少茶馆特设“球房”,提倡“文明”、“健康”的娱乐,还提供电话和报纸等服务。悦来、可园等茶馆不仅上演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川剧《黑奴义侠光复记》,还多次组织慈善演出以支持赈灾等公益事业。但政府始终以维护公共秩序之名对荼馆加以控制,每家茶馆都有“休谈国事”的告白。国民政府时期,茶馆的数量及营业时间都被限制。40年代,一个包括茶馆数量、营业时间和顾客容量等更为激进的控制计划被提出,但遭到包括改良人士在内的大多数人反对,因为这极大地扰乱了民众的公共生活
——摘编自王笛《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茶馆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宋代茶馆相比,20世纪以来茶馆的变化及其原因。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公众在外交事务上越来越积极,成为美国外交不可回避的“公众向度”。国务院一位官员不无夸张的说:“我们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报纸,这份报纸就是《纽约时报》,在国务院如果没有《纽约时报》是寸步难行的。”材料表明
A. 报业巨头干预政府的决策
B. 政府职能受公众制约
C. 大众传媒推动外交民主化
D. 外交呈现多元化格局
下表是苏联集体农庄农民收入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年份 | 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公斤) | 学动日货币工资分类比重(%) | 出售农产品的货币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比重(%) | |||
谷类 | 土豆 | 4卢布以下 | 4卢布以上 | 不支付工资 | ||
1940 | 2.0 | 1.2 | 84.9 | 2.8 | 12.3 | 3.9 |
1942 | 1.0 | 0.3 | 71 | 4.1 | 24.3 | 58.8 |
1944 | / | / | 64.3 | 5.9 | 29.8 | 64.5 |
A. 农民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B. 集体农庄中个人经济有所发展
C. 产业结构得到积极调整
D. 工业快速发展依赖廉价劳动力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制,从共和国初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它产生了50届政府,平均每年一届。一战之后,政府更迭速度加快,内阁平均寿命为6个月。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内阁不能有效制衡议会
B. 两党制度下竞争激烈
C. 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D. 总统拥有的权力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