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 英、法、美

B. 英、法、俄

C. 英、美、德

D. 英、法、德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欧洲资本主义当时的三大巨头——英国、法国和德国,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美国在当时还不是最先进的国家,故排除A、C选项。俄国是资本主义阵营中最薄弱的一环,因此本题排除B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指出: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统治权。1308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加冕誓言中首次出现了“执行和保护本国选择的法律和习惯”的话。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人对威尼斯公爵说:“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

——摘编自于沛《世界通史》

材料三陈独秀将人权理解为“自主之权”,提出“以自身为本位”“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失无存”“中国要发展教育及工业,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及工业或用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主观的要求,想利用它来破坏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社会,乃是因为客观上经济组织的自然趋势及历史进化之进程,令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主义”。

——摘编自袁伟时《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观点?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一些主张对于促进社会转型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人权观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西方商品的侵入,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打击和摧毁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纺与织、织与耕分离,农民开始买纱织布,或者直接买布,从而为机器棉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与此同时,由于人口激增,耕地减少,加以天灾人祸,苛重的封建赋税和地租压榨,使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与失业境地,这就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土地制度的改变、公有土地的瓜分和农场的囤购是怎样改变农村阶级的状况的。我们已经试图说明自耕农的衰落,现在我们开始了解到自耕农变成了什么。可以这样说,自耕农是对成长中的社会提供建筑材料的。当小农耕作同小工业的累世结合——这是它的存在的根基——遭到破坏时,它就本能地走向最有富源的那方面去。产业革命正对那些闲置的能量开辟着一条新的出路,自耕农中最有企业心的或者最有运气的人们都以征服者的姿态投奔到这条道路上去。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生产方式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8世纪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农村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农村生产方式变化的异同。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谈谈自己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材料从根本上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共和革命指日可待

B. 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有待商榷

C. 国民意识从未觉醒

D. 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

 

查看答案

1919年胡适写成剧本《终身大事》,剧中女主角田亚梅的父母以八字不合等为理由阻挠她与陈先生的结合,后来她背着父母跟陈先生跑了。这一角色在当时竟无人敢演。这一现象表明

A. 北洋政府倡导尊孔复古

B. 五四运动推动了婚姻自由

C. 文学革命以新女性作为创作主题

D. 新文化运动对移风易俗的作用有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