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①.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
②.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③.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
④.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A. 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B. 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C. 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 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创作于1928年的《卖布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歌曲反映了当时
A. 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
B. 外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占领中国市场
C. 封建剥削严重,贫富现象悬殊
D. 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其标志是
A.洋务运动 B.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C.外国在华设厂 D.维新变法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C.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上述材料反映出
A. 民用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分洋利作用
B.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C. 19世纪末外商企业逐渐退出了中国
D. 李鸿章是民族资产阶级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