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称:《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这说明明清的思想批判
A.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 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凸显了务实的学风
D. 维护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下表是从汉至唐地方机构变化简表,该表反映了
A. 皇帝的个人意志决定了地方行政区划
B. 国家对于北方的重视程度出现了下降
C. 古代政治制度受经济中心变革的影响
D. 减少地方行政区数量是历史发展趋势
读中国古代的思想地图可得
A. 学术的发展体现东学西渐
B. 体现了战国晚期文化趋同
C. 诸子百家的思想严重区隔
D. 孔子学说得到了各国欢迎
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礼记·射义》记载西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反映出
A. 西周射礼中缺乏深刻的人文内涵
B. 礼体现了家国同构式的等级观念
C. 礼乐制度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D. 射礼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的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国政府又以外交部长的名义把这一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新中国的态度。10月间,首先是苏联,然后是各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并很快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的态度……到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破裂,“一边倒”政策遂告结束。
——《走向历史的深层》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采取“一边倒”政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时,处理中国与他国关系的原则。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边倒”政策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吴翼护,迁都州来,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于楚。
材料二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
材料三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材料四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路总管府,治所寿春,领5县。
——安徽文化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周至秦朝与寿县相关的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什么?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上述设置带来的弊端?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