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868—1907年外国在华航运所占市场份额示意图,其中的甲、乙、丙三个国家分别是
A. 美、英、日
B. 英、日、美
C. 英、美、日
D. 日、英、美
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树声在奏议中说,“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一认识
A. 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
B. 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 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
D. 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实破
开平矿务局在兴办时,李鸿章批准“距唐山10里内不准他人开采煤矿”,即使“土窿采出之煤应尽商局(开平矿务局)照时价收买,不准先令他商争售“这一举措
A.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B. 旨在实现煤矿业国有化
C. 增强了官督商办企业的信心
D. 有利于商办矿业的发展
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A.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B. 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C. 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 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
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
C. 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
D. 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
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D.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