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西方“人民”、“公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古今演变。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变迁。阅读...

东西方“人民”、“公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古今演变。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甲骨文的“7”(人)像人垂手侧面站立形,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有修养的人;甲骨文的“呷”(民),像被用一刃刺瞎眼睛(或低眉顺目)的人,“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或在人面前恭顺),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开化,没有道德可言的群氓。

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民”因其无知,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教、驯服,教化。古代将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为放牧者,“民”就如同牛羊是官员们的放牧对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摘编自万齐洲、冯天瑜《“人民”词义的变迁》

材料二  希腊城邦(polis)是政治(politics)的词根,公民(politest)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卡拉卡拉敕令)。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城市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

      ——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先秦至晚清时期“人民”的含义的变化和西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及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

 

(1)变化:先秦时期,人、民是两个对立阶级,即文明的贵族与不开化的群氓;春秋战国以后,官民相对,民是被官教化、驯服、管理的对象 ;近代社会,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权力的拥有者,百官是人民公仆。 趋势:拥有政治权力的公民范围不断扩大;由贵族到平民;本城邦到外邦;有产者到无产者;男性到女性。 (2)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变革,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先秦贵族政治;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先进国人传播启蒙思想,社会剧变 西方:古希腊、罗马平民、近代欧美人民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对外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政府适应社会变化的改革。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19世纪末20世纪……人民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述中国先秦至晚清时期“人民”的含义的变化。再据材料二“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西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 (2)本题根据材料一“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据材料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城市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经济变革、官僚政治取代先秦贵族政治、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传播启蒙思想、社会剧变等方面简析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的原因。再从人民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对外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政府适的改革等方面简析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表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2: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A. 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B. 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C. 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查看答案

19世纪晚期时,在英国,首相和内阁是议会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除非多数党自身发生分裂,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散下院,在新议会选举中。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这反映英国

A. 责任内阁制开始得到确立

B. 议会已不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

C. 立法权对行政权制衡削弱

D. 内阁权力膨胀推毁了宪政制度

 

查看答案

罗马法的“法学的论证”方式,在政治领域表现为“依据人们的权利和统治者有依据的权力来推理”。在帝国时代,元首或皇帝总揽帝国大权,法学家们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一思想

A. 否定了雅典人的人民主权原则

B. 蕴含了启蒙思想中的契约精神

C. 强调了法律应重视证据的思想

D. 确立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

 

查看答案

从1994年起,国务院把国有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均实行33%的税率。这一改革

A. 标志国企改革进入产权制度创新阶段

B.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形成

C. 表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

D. 体现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查看答案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A. 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 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 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