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
(2)据材料二分析,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代有学者认为:“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这反映其
A. 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 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C. 主张以教化缓解土地兼并
D. 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 政府掌握土地的减少
C. 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 奴婢社会地位的下降
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古代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天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说明
A. 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B.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C. 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D. 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唐前期,府兵制盛行。府兵即民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平时务农、练兵,战时自筹资粮出兵。唐中期变府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即职业兵,即由政府招募丁男入伍,供其资粮,免其赋役,直至退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反映了
A. 地方割据严重威胁中央
B. 小农赋役负担的减轻
C. 政府财政危机逐渐消除
D. 国家可支配土地的不足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中国的丝绸茶叶以欧洲为中转站形成“大三角贸易”,中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一切优势均未能荡涤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
A. “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专制集权制度对旧经济秩序强大的维护功能
D. 牢固的自然经济结构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