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 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
B. 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
C. 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
D. 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
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儒家思想却从西汉开始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 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B. 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
C. 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
D. 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对右图烟标上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无误的一项是
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
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
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
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曲折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视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二实际上,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很少有选择的余地。当这些年中国的内战与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同时发展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全球背景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初)国民党领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不管他们对美国来说是多么讨厌,美国除了支持他们之外别无选择。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894页
材料三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至少在60亿美元以上,约占各国在华资本总额的80010,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民版)必修2
材料四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材料五近年来中美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
——材料四、五均摘编自百度文库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析指出材料一中美国人对中国形成第④阶段看法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美国“除了支持他们之外别无选择”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支持”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尼克松改变了世界”和“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两句话的含义的?
(4)根据材料五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传统的存废与革新”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并指出这种诉求推动了近代英国哪一政治体制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光荣革命”到18世纪中期该政治体制的发展过程。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