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人物周刊》记载:1935年,国民政府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强行增持官股至50%,把这两家金融机构收归“国营”。中国银行的前身为大清的户部银行,后来又是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自其创办之始,就写明“官商各占股份50%”,只是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大部分股权落在了银行和商股手里。据此可知,1935年金融机构的调整
A. 反映了清末以来中央集权遭破坏的现实
B.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 实属官僚资本大肆掠夺民间资本的范例
D.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历史表2
| 1887年 | 1911年 | 1920年 | 1936年 | 1887~1911年均增长率(%) | 1911~1920年均增长率(%) | 1920~1936年均增长率(%) |
整个工业 | 11.94 | 29.93 | 54.27 | 105.90 | 3.9 | 6.1 | 4.0 |
近代工业 | — | 3.48 | 10.66 | 32.19 | — | 11.8 | 6.71 |
手工业 | 11.94 | 26.45 | 43.61 | 73.71 | 3.4 | 5.1 | 3.1 |
历史表2为中国近代工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及比重情况变化(单位: 亿元)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后( )
A. 传统手工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C. 我国经济结构在进一步地优化 D. 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1896年初,清政府同意:“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这一措施
A. 有利于民族工业产生
B. 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C. 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
D. 导致了民族工业萧条
据统计,1912年一年内成立的实业团体有40多个,遍及全国22个省区。这些实业团体以“振兴实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如中国实业共济会章程规定:“本会以集合五大民族,共筹振兴实业,开拓国家之富源,发展民族之经济为宗旨”。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各种实业团体崛起
B. 实业救国潮流
C.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D. 辛亥革命影响
下图显示了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段中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B. 民族资本遭到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压迫
C. 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体系逐渐走向崩溃
D. 多种资本力量的发展导致自然经济消亡
1894年至1913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下列企业创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海轮船招商局
②大生纱厂
③继昌隆缫丝厂
④保兴面粉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