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有一定读写能力的劳动者被认为是具有危险性和有颠覆性的人,但是到18世纪末,无知识则被认为是社会秩序的最大威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主制的完善
B. 思想文化进步
C. 工业革命发展
D. 社会革命需要
下列表格是德国1835-1870年铁路情况
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德国
A. 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B. 工业化相对英法起步晚发展快
C. 两次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
D. 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钱乘旦认为:“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所以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重要。”下列事件能够印证钱乘旦观点的是
A. 法国大革命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中国洋务运动
D. 英国工业革命
1841年,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一个“抽梯子”的观点。他说:“任何国家,如果依靠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在工业与海运事业上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发展,因此在自由竞争下已经再没有别的国家同它相抗,当这个时候,代它设想,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把它爬上高枝时所用的梯子扔掉。”李斯特旨在
A. 批评英国的《航海条例》,实行关税保护和海运限制
B. 呼吁德国要尽快实现统一,发展本国工业和海运事业
C. 揭露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侵犯后发工业国家的利益
D. 讽刺德国不择手段的方式,和英国争夺殖民霸主地位
186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条约,条约规定:英国对法国工业品的进口完全免税;法国对英国输入的煤、铁、机器、纺织品等减税;两国对禁止输入的项目完全解禁。该条约与英国《航海条例》相比,其共同点是
A. 都利于本国拓展世界市场
B. 都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 都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到来
D. 都显示欧洲经济互补性强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历,行之愈远,则商品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的制造,运费即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1-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该时期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时我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中反映出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5)从材料一和材料四反映的我国不同时期工业的不同发展状况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