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同眸 材料:西汉前期,丞相都由列侯充任,位高权重。汉武帝为了削弱...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同眸

材料:西汉前期,丞相都由列侯充任,位高权重。汉武帝为了削弱承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奏章文书。此时,大臣们的奏章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尚书台。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低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待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承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机构为“外朝”。从此以后,尚书台台的权力日重,人臣要参与中枢,必须加“领尚书事”或“平尚书事”的头衔。“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武帝中央机构改革的认识

 

(1)措施:选用亲信近臣组成“中朝”,在宫廷之内决策军国大事;削弱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机构的权力,使其成为决策机构。 原因: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形成一定威胁;身边人员或出身低微的士人更容易控制。 (2)认识:汉武帝设立“中朝”,加强了皇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防止权臣专权;随着“中朝”权力扩大,容易形成宦官、外戚专权的局面;为以后历代统治者加强皇权提供了借鉴。 【解析】(1)从材料“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来概括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根据材料“丞相都由列侯充任,位高权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结合材料“选用一些出身卑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获得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人多数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这说明

A. 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已经难以为继

B. 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

C. 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D. 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

 

查看答案

1934年1月,罗斯福签署《黄金储备法案》,将黄金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升到每盎司35美元,并下令停止美元在因内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的汇率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变更。两次美元政策相同之处在于

A. 两者皆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B. 两者皆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

C. 两者本质上特为金本位政策

D. 两者皆巩固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中近东和东南亚地区散发了许多书籍和小册子,它们都以当地出版机构的名义出版,这些出版机构在经济上得到美国的补贴”;美国还“利用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逃到美国的叛徒和民族败类写文章进行污蔑”。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

B. 展示美国的文化软实力

C. 对苏联、中国进行封锁

D. 以文化冷战遏制共产主义

 

查看答案

1787年宪法对联邦权力的规定采用了列举方式,凡未列举的权力均由各州保留,而对一些“未尽事宜”,则依靠联邦最高法院对宪法的“适用”解释明确。这一方式

A. 削弱了宪法的权威

B. 保证了宪法的公正性

C. 激起了各州不满情绪

D. 赋予了宪法灵活性

 

查看答案

有人指出:“签署1787年宪法的39人中(55位代表),可能没有一个人对最终的版本是完全满意的。就像富兰克林曾经说过的那样,他自己对这个宪法的一些内容也不满意,但是,人们起草不出来一个完美的宪法,起草不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宪法,于是他就签署了。”材料主要反映了

A. 1787年宪法是不完美的宪法

B. 黑人和妇女享受不了平等权利

C. 1787年宪法的签署具有妥协性

D.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