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世界 19世纪60~70年代 洋务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世界

19世纪60~70年代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马关条约》签订;维新变法;《辛丑条约》签订;义和团运动

欧洲列强基本上瓜分了非洲殖民地,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俄国,占领中国东北南部和朝鲜

1910~1920年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互相联系,史论结合。)

 

示例 论题:近代东西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阐述: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之后,洋务运动开始白强求富的历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开始出现,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增强,发动了甲午战争,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为争夺海外殖民地,欧美日等列强既互相斗争又相互勾结,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西方的侵略。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仍没有实现民族真正的独立与富强,于是,中国人民试图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革新,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新文化运动转向学习借鉴社会主义思想。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西思想解放潮流。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中信息从“近代东西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提取观点。第二问论证结合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以及向西方学习历程从“器物、制度、思想、经济等方面”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回答;也可以通过中国开启近代化的历程从“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考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归纳论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有手工提花法,西汉提花机能用提花束综控制上万根经纱。明代提花织机的结构更为完善。明初农工生产在政府的奖励政策下,得以迅速恢复,产量提升,手工业发达与商业的繁荣,造就了明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丝绸纺织城镇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促使明代蚕桑丝绸业的生产与贸易,走向商品经济与专业分工,同时提高丝绸生产的技术与质量,创造出璀璨的明代提花丝绸艺术。

——整理自阙碧芬《明代提花丝织物研究》

材料二

(英国)唯一的例外是约翰·凯发明的并于1733年取得其专利权的“飞梭”——一种能使纬纱来回穿越经纱的速度得到加快的简单的弹跳装置。但是,仅有“飞梭”是不够的,于是,人们为鼓励那些促进了生产的发明,谨慎地开展了一场协调一致的运动。1754年,“技艺、制造业及商业奖励会”成立,该会为已被确定的成就提供金钱、奖章和其他报酬。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提花纺织技术的发展历程,说明提花纺织技术对明清时期纺织业生产关系发展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英国和古代中国纺织技术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1973年10月,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军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包用苏联支持的埃及军队,苏军在附近集中了空降师、96艘军视及两栖作战部队,美国先后开来三支航母编队与苏军对峙,几天之后,以军和美军首先撤离。此事件

A. 体现了当时美苏冷战的战略态势

B. 说明美国军事包围社会主义国家

C. 反映美苏对峙重心转移到亚洲

D. 其背景是单极世界遭到有力挑战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不同时期德、英、法、美等国获得诺贝尔奖数量变化表(单位:次),由此可知

年份

颁奖总数

主要国家

1901~1920年

61

19

8

10

2

1921~1940年

70

17

15

5

11

1941~1960年

88

6

15

0

42

1961~1980年

125

8

21

6

65

1981~2000年

127

14

7

4

72

 

 

A. 现代西方物理学有显著进步

B. 信息技术加快了科学的发展

C. 20世纪世界科学发展不平衡

D. 全球化的受益国是发达国家

 

查看答案

1835年,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旧时代的地方贵族,都在法律上或自己认为在习俗上,对自己的下属负有救济和减轻他们困苦的义务。但是,现代的实业贵族,把他们所使用的人变穷和变蠢以后,在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便把他们推出工厂的大门,让社会去救济他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作者

A. 认为北美的制度适合于法国

B. 主张社会各阶级财产上平等

C. 支持工业资产阶级夺权斗争

D. 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查看答案

西方著作《泰阿泰德篇》中说,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这体现的是

A. 美德即知识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人生而平等

D. 天赋人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