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中说道:“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其评价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苏联的工业化
D. 斯大林模式
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 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 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
A. 加快工业化进程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改变所有制结构
D. 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列宁说:“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 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 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 在特定环境下对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 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斯大林时期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是
①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②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④改变了工农联盟政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27年前后,俄罗斯联邦集体农庄与个体农庄每100俄亩(约109公顷)的装备对比如下表:
类型 | 播种机/台 | 收割机/台 | 役畜/头 |
集体农庄 | 2.2 | 2.07 | 13.78 |
个体农庄 | 0.356 | 0.689 | 17 |
这说明与个体农庄相比,俄罗斯联邦的集体农庄
A. 顺应了所有制的改革要求
B. 为工业化奠基了基础
C. 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D. 基本完成农业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