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由于倭寇对沿海地区的骚扰,且他们涉足民间的海外贸易,因此政府颁布海禁令,导致海外贸易萎缩。自明成祖去世后,朝貢貿易的萎缩,以及海禁令逐渐废弛,违反海禁出洋的中国海商活动日趋频繁。再加上16世纪后,倭寇在沿海地区肆虐的情况日益严重,当时的朝延官员为了重建中国沿海的海上秩序,对海禁存废产生严重分歧。
隆庆元年(1567年),政府宣布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但对日本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这使得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明朝进入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捕编自《历史上的“隆庆开关”》
材料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开放进一步扩大,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此外还开放了一系列的沿海城市。在东部沿海开放了以后,继续在中部西部还有东北一些地方成立开发区,后来通过整顿有了更大更好此益更高的自主开放。于是20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的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和很多国家签署了双边贸易保护协定,经贸合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这个过程中对国内的外贸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进出口贸易结构开始进行优化。
——据陈争平《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阶段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和隆庆年间对外贸易政策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相比,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美苏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该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和旅游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以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充分说明
A.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 欧美矛盾进一步激化
C. 冷战对峙的格局被打破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917年4月,列宁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逐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917年10月,党中央决定近期起义推翻临时政府。这一政策变化
A. 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受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
C. 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方针
D. 满足了国民的和平要求
哥伦布的发现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样说的理由是地理大发现
A. 加快了工业文明的传播
B. 拓展了欧洲的世界市场
C. 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
D.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有人在评价梭伦施政措施时指出:“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这意味着
A. 民主政治体制在雅典正式确立
B. 梭伦改革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C. 传统贵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
D. 宗族势力威胁到民主政治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
B. 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 表明政协制度正式确立
D. 确立了政权组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