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下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这一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
D.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与推广
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倩同学收集到一幅上世纪80年代初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漫画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
A. 中共八大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基本特征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实行改革开放
C. 思想得到了解放
D. 城镇化进程加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了‘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
(2)斯大林认为,苏联产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
(3)据材料二、三分析,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