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卖香肠的人:请告诉我,像我,一个卖香肠的人,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大人物?

将军:这是世上最容易的事。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锻炼,蛮横无礼。

卖香肠的人:我想我还不够格。

将军:不够格?看来你似乎有一颗非常好的良心。你父亲是一位绅士吗?

卖香肠的人:老天爷作证,不是的!全家老小都是无赖。

将军:幸运儿!你要担任公职的话,已有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啊!

卖香肠的人:可我几乎不识字。

将军:唯一麻烦的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者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绝好机会。

——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前385年),《骑士》

材料三: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法治思想?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邦民主的现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现状的制度根源是什么?

(2)材料三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

(3)当罗马法学家积极编撰法典时,中国的统治者也在制定一系列律令,试从法律体现的意志分析二者有何异同?

(5)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你是政策的制定者,应如何去完善民主与法治?

 

(1)赏罚并用、君主制定法律、法律是维护王权的工具。 (2)现状:野心家控制政权、公民抛弃正义,公民参政素质较低。 制度根源:直接民主的弊端,往往忽视参政者的素质。 (3)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 (4)异:罗马法是当时平民斗争的结果,部分的体现了民意。(或答根本上体现了奴隶主贵族的意志)中国律令是君主专制下君主意志的体现。 同:二者从根本上看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5)依法治国,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民主监督等。 【解析】试题分析:(1)读懂材料是本题的关键,文言文读起来非常费劲,从高一开始就要经常进行相关材料阅读训练,不要有畏难情绪,如此长时间的训练到高三阶段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材料“治民无常,唯以法治”主张君主制定法律维护统治,材料“二柄者,刑德也”说明主张刑德并用,“故法者,王之本也”再次重申法律对于维护政权的根本性作用。 (2)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制,所谓直接民主制就是所有的公民无论才能品德如何只要取得公民的多数票都有权利直接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这就为野心家控制政权提供了可能,同时素质低的公民就可能成为野心家控制政权的工具从而抛弃了正义的原则。例如材料中说卖香肠的人可以成为大人物,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者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 (3)这一问就是要求按材料回答问题,读懂材料就可以了。材料“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体现的是罗马法注重证据的原则,“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可以分析得出罗马法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的原则。 (4)第四问难度比较大,要求综合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去回答。从时间看罗马法学家积极编撰法典应该属于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代表的是君主的意志,而罗马法律的发展与平民的斗争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从根本上还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意志。总之阶级社会的法律都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 (5)第五问必须结合当今形势以及必修一专题四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来回答。 要完善民主与法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民主监督等等。对高一学生来说,不必要求过高,其他言之成理的语言也是可以得分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二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材料三“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文件?英国颁布此文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德国的什么文件?它体现出什么特征?

(3)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三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

(4)17-19世纪,英、法、美、德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进行了长期的新制度的探索,分别列出四国最终确立的政体形式以及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献。

 

查看答案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据此推断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A.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D.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亲率文武百官拜谒明孝陵,在《祭明太祖文》《谒明太祖陵文》中说:“……国家外患……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奉兹大柄,还我汉人,皇汉民族,既寿永昌。呜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就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革命派美化了明太祖                   

B.革命派存在着一定的皇权思想

C.革命派借明太祖表明反对民族压迫的立场 

D.革命派有难以割舍的反满情结

 

查看答案

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人娶一个女奴后又后悔,将妻子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院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

A. 进行调解    B. 宣布休妻无效

C. 干脆不予理睬    D. 要求男子赔偿

 

查看答案

瞿秋白指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便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工农革命用民众的革命战争推翻新旧军阀国民党政权,建立工农贫民兵士代表会议的政府。…“创造尽可能的大范围内的工农政权胜利的局面。只有走这条新道路,万可以挽救中国。这条新道路的起点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