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
B. 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C. 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
D. 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
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说:“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同文馆
A. 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外语学校
B. 教学目标和内容迥异于传统教育
C. 基于当时外交和洋务的需要而创办
D. 引进了一整套西方学校管理方式
顾颉刚说:“我们决不因为古物是值钱的古董而特别宝贵它,也决不因为史料是帝王家的遗物而特别尊敬它,也决不因为风俗物品和歌谣是小玩意儿而轻蔑它。在我们的眼光里,只见到各个的占物、史料、风俗物品和歌谣都是一件东西。”这表明,顾颉刚王张
A. 谨慎运用实物史料
B. 无差别地使用现有史料
C. 史料应具有平等性
D. 根据史料归属确定价值
清代学者往往重考据,尊崇汉儒而诋毁宋儒。但姚文田“独持议,谓三代以下,其道皆本孔孟,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姚文田的这一说法
A. 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
B. 糅合了儒道思想发展了儒学
C. 理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脉络
D. 旨在借古讽今提倡经世致用
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1426--1435年)所首创。下图是1964年在南京明故官遗址出土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釉上红彩云龙纹盘(残片)。考古专家认为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的典型纹饰。据此推知,明代
A. 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彩瓷供宫廷使用
B. 官窑已经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C. 釉上红彩首创时间提前到洪武年间
D. 彩瓷和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
A. 强化了中央集权
B. 消除了语言隔阂
C. 实现了文字统一
D. 促进了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