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政治体制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A. 英王丧失了国家元首的地位
B. 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C.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由此确立
D. 议会成为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A. 光荣革命的胜利 B. 《权利法案》的颁布
C.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 进行议会改革
为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奠定基础的是
A. “光荣革命”
B. 《权利法案》
C. 《三年法案》
D. 《王位继承法》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辨士,居左右,常使诸侯。……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贤,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摘自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材料二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欲建功兴誉,垂名烈,流荣华者,必取之于身……天地之性,万物之类,怀德者众归之,特刑者民畏之,归之则充其侧,畏之则去其域。
——摘自陆贾《新语·至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当时促使陆贾撰写《新语》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陆贾的治国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陆贾对汉初统治做出的重要贡献。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当时(1955年)的苏联积极准备对日和谈的理念在于: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曾经的战场上敌国,如今已经受到制裁(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并重新回到国际社会,与其缔结国家关系符合维持势力均衡的目标,亦符合“和平共处”的新思维而足以改善冷战两极对抗的紧张关系。而日本政府则相信,如果两国建交,首先可以结束日苏之间的战争状态,并为解决两国间的遗留问题,如滞留西伯利亚的日本人和渔业争端等开辟道路,甚至期待着苏联接受日本加盟联合国的要求。……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达雷斯警告说:如果日本承认苏联对“北方领土”中的千岛和南萨哈林拥有主权,那么,美国就可以根据《旧金山和约》的第26条主张对冲绳拥有永久主权。结果,1956年10月19日日苏双方签署的关系正常化共同声明,不得不搁置领土问题而留待未来和平条约签署之际再解决。
——摘自赵京华《冷战体制下日本国家软实力的展开及其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苏联积极推进日苏和谈的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日本期待日苏建交的目的,并分析达雷斯的“警告”所反映的美国战略构想。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驻外使臣制度初创之时,清政府考虑到“使馆视行省有别,似可勿拘成例”,使臣的选拔制度一开始就有别于科举制度下选用一般官员的成例。其依据主要是王大臣的保荐。光绪元年总理衙门奏定,出使大臣由“在京王大臣等,如真知有熟悉洋务,洞澈边防,兼胜出使之任者,具疏保荐”。
光绪二十七年(1901)外务部成立,是驻外使臣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外务部奏定《变通出使章程》,其中规定:“嗣后简派各国二等公使定为二品实官,届时由臣部将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开单请简。三年一任,任满回国后,候旨简用。如办理交涉得力,不妨接充联任,恳恩晉秩增俸,俾终身于外交一途,以尽其才。至给假休息,参随以下本有定章,嗣后出使大臣办理交涉得力者,三年任满,亦准給假回国,假满回任,俾得久於其职,驾轻就熟。”由此,驻外使臣的选用权集中到外务部,作为一种制度,完全确立起来了。章程中,明确要求驻外使臣职业化,“俾终身于外交一途”。这样,晚清驻外使臣从其隶属、官职到升迁之途,均开始与国际职业外交官制度接轨。……职业化要求,已成为清政府使臣选拔的首要条件。
——摘自戴东阳《晚清驻外使臣与政治派系》
(1)根据材料,指出晚清驻外使臣制度“初创之时”是如何选拔驻外使臣的。
(2)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晚清驻外使臣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