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两晋、唐、宋时北方人口多是在战乱发生、生命受着威胁的情况下南迁的,迁移的方式往往是整个家族的行为即举族迁移,并在迁移地聚族而居、聚乡而居。明清时期湘、鄂、赣地区特别是江西的流动人口则不是这样,除了个别特定时期,他们基本上不存在生命受到威胁的问题,他们是为寻求更为优越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而流动的。因而,这种流动更具有经济特色而更少政治特色,或者说,他们是经济移民而非政治移民。即使在洪武大移民时期,也是将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迁往人口稀少地区。人口流动的方式,一般是个人或小家庭的流动,即使是同一家族乃至同一家庭的成员,也未必聚族而居,更不用说聚乡而居。他们融入当地居民之中,或与他乡移民、他省移民杂居。从这一意义上说,他们更少安土重迁的情结。从中也可以看出社会进步所发生的作用。
——摘编自方志远《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移民的阶段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下图反映了我国汉代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特征
A. 发展水平高
B. 地区发展不平衡
C. 农牧平分秋色
D. 经济重心渐南移
下图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①人口南北流动
②经济重心转移
③南北经济发展形势
④饮食结构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 古代经济中心南移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新的经济重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时间长久。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可能是在
A. 魏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北宋时期
D. 南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