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
A. 华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东南地区
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的是 ( )
A. 重工业 B. 轻工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农业和商业
下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其基本内容是一化三改②特点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③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④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惟一的经济基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是( )
A.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 合理调整工商业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开展“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农业耕作,惟恃木器、石器、蚌器、人力。……在牛犁耕作未出现以前,此种以手持木器或木石结合的器具刺土起土,"并用耒耜而耦耕"的方法,是使用时间极长的普通耕作方式。……宋朝叶梦得说:"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耦用人,耕用牛。"至春秋战国之世,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江南地区人稠地狭的情况,在明清时期已十分严重。……而在这一过程中,牛耕也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如何的先进,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在传统中国,人是最宝贵的,养人是不计成本的,相比之下,养牛却要计算成本,《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根据材料一,如何理解春秋战国时期"耕用牛犁"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农业中牛耕大量退出的原因,分析这种现象对农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三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晁错复说上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着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农民的生活处境。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自耕农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历代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保障自耕农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