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接受晁错“纳粟授爵”的建议,让富商用高价向农民买粮,输送至边,依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高爵。此政策推行后,解除了屯戍困境,国库也因此而充盈。此政策所贩售的,是自汉初高祖以来始终用于奖励军功、安抚政权和维系社会等级秩序的军功爵。军功爵一旦被无限量抛售,首先冲击到的,将是持有高爵的军功功臣集团。文帝同意大量卖爵,不仅达到解决经济困境和抑商尊农之效果,而且稀释了功臣集团的军功荣耀和政治影响力,起到釜底抽薪式的作用。以军功登上政治舞台的功臣集团,因“纳粟授爵”的轻滥,而逐步走出政坛中心。

——《晁错“纳粟授爵”与汉文帝军功爵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措施与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影响。

 

(1)措施:“纳粟授爵”(允许富商高价向农民买粮并输送至边关。依照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十八等爵的爵位。) 背景:汉初,经济上:社会经济凋敝,国库空虚,国家财政困难,负担沉重; 政治上:诸侯国势力膨胀(军功集团势力较大),威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军事上:北方边境受到匈奴的严重威胁。 (2)影响:经济上:增加国家收入,减轻国家负担;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文景之治”盛世局面的基础; 政治上:弱化军功集团的政治影响力,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军事上:巩固边防。 (每个角度,每个角度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依据材料““纳粟授爵”的建议,让富商用高价向农民买粮,输送至边,依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高爵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掌(执掌)奉诏条察州,秩(俸禄)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

材料二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采纳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委御史台有“鞠(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于秦汉并不断地被强化。宋代不仅中央御史台直属皇帝,地方的监司和通判也直隶皇帝。明代的都察院和六科(派驻其他部门的监察机构)都归皇帝直接领导。清代以法规的形式规定,监察官的考选、差遣、内升以及外转都由皇帝说了算。清初编纂的《钦定台规》明确说,监察机构是“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摘编自修晓波《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十个基本特点》

(1)材料一中的制度由哪位皇帝设立?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监察制度有哪些新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强化巡视制度的特点和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

B. 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C. 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

D. 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

 

查看答案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查看答案

清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可分为内地和边疆两种类型。内地除京畿和直隶外,均设省管理,按省、道、府、县四级政制进行划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有很大权限。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办法进行管理。这反映了

A. 中央对基层的控制弱化

B. 地方权力结构清晰

C. 循俗施政,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D. 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