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 坊市制度瓦解
B. 土地集中加剧
C. 农业技术进步
D. 海外贸易拓展
据统计,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漕运交通为21项,防治水害为33项,居民用水为14项。这说明唐朝时期
A. 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C. 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
D. 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
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种继承制度( )
A. 旨在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 B. 造成家族地权不断集中
C. 说明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D. 导致宗法制愈来愈巩固
河南农谚说:“立春睛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
A. 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B. 没有科学可信性
C. 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D. 源于农民的无知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B. 经济体制的稳定性
C.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