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A. 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B. 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 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D. 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C 【解析】“自然没有了”符合道家的顺其自然,“严惩严管”属于法家的严刑峻法,德’和‘礼’属于儒家的主张,“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属于墨家的尚贤,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建武(公元25-55年)初,光武遣使奉币至匈奴,欲“更通旧好”,然“单于骄踞益横,内暴滋深”;光武遣大司马吴汉出击匈奴,结果“经岁无功”。二十七年(公元52年),臧宫等人又上书建议乘匈奴遭受天灾人祸之机以灭之。光武认为应以“柔抚”而非武力。“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者”。次年(公元52年),北匈奴遣使来朝,献名物,再求和亲。班彪上言:“今北匈奴见南单于来附,惧谋其国,故数乞和亲,又远驱牛马与汉合市,重遺名王,多所贡献。”光武帝于是对北匈奴“颇加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旨在以经济手段羁糜之,避免与其发生激烈的冲突。

——据《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光武帝民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东汉光武帝对匈奴的民族政策。

 

查看答案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 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 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 式纪念与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程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 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 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整理自《国家公祭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88年

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1898年

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1901年

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

1904年

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作为第一个经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

的官方学制文件,其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1905年

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

1906年始

清廷诏准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据张海鹏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二

科举制废除的一个重要社会后果即乡村中士与绅的疏离,下层乡绅中读书人的比例明显下降,乡绅与书本“知识”的疏离可能意味着道义约束日减,其行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转变,容易出现所谓“土豪劣绅”。从一“独夫”的帝王统治变为“千万无赖之尤”的混治,恐怕是导致后来所谓“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废科举不过是20世纪一系列“斯文扫地”活动的开端。

 

——摘编自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教育改革的特点和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废除科举制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尤瓦尔林拉利《人类简史》

此表为近五千年世界历史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廓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墨子•七患》

春秋战国以来,城市中心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

1.市民在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享有安全和平。

2.每一个市民必须有一块宽50英尺长100英尺的土地,土地可自由出卖。

3.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封建人头税。

4.商人行会在自治城市中拥有商业垄断权。

5.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遇有讼案即审理;此外无论何人均不得对市民行使司法权力。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城市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确立的权利,并说明城市自治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