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 A. 唐朝后期 B. 宋末元初 ...

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

A. 唐朝后期

B. 宋末元初

C. 元朝末年

D. 明代后期

 

D 【解析】唐朝后期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并不是棉布,故A错误;宋末元初棉纺织技术没有推广开来,棉布没有取代丝、麻、毛,故B错误;元朝末年,由于棉纺织技术推广,故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C正确;明代后期不是棉布取代丝、麻、毛的开始时期,故D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种精美的秘色瓷,才印证了唐代就开始制作秘色瓷而非五代。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民间传说

②考古挖掘

③史书记载

④文学侧面反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及的这一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地主土地私有制

C. 均田制

D. 农民土地私有制

 

查看答案

“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勤勉)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民就有勤劳的美德

B. 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力水平较低

C. 历代帝王赋税征收的沉重

D. 古代农民认识到勤劳可以脱贫致富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

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述评》

材料三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你认为“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原因。

(4)材料四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