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说:“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说:“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武帝置十三部刺史在元封五年,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这六条详细规定了刺史监察的范围,其中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督察郡国守相。……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但出刺时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查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

——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背景及该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监察制度发展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

 

(1)背景:疆域极大拓展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豪强和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特点:分区域设专职监察官;定期巡视;细化监察职责;主要监察地方势力(强干弱枝);位低权重。 (2)原因:原有监察制度的缺陷;民主制度的发展;民权意识的增强;法治意识的增强。 经验:监察机构独立于政府;监察对象包括官员和机构(对象);建立监察网络;完善巡视制度;倾听民意;纳入法制化轨道等。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的信息及所学地方豪强势力发展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监察机构独立于政府、监察对象包括官员和机构(对象、建立监察网络、完善巡视制度、倾听民意以及纳入法制化轨道等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统率陆海军”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

A. 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

B. 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

C. 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

D. 临时政府总统即将易人

 

查看答案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发展趋势是

A. 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B. 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和文化渗透

C. 从单独行动到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D. 从开辟通商口岸到直接割占土地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机构”是

A. 沙皇政府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工农苏维埃政府    D. 革命军事委员会

 

查看答案

基辛格曾回忆说,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是用一种故意显得很随便的方式来发表他的主要意见的。……他巧妙地把台湾问题放在一个次要的地位。”这说明当时

A. 中美对台湾问题已达成共识    B. 中国传达了台湾问题的内政性

C. 美国不再干涉中国统一台湾    D. 台湾问题地位仅次于中美关系

 

查看答案

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北京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北京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       B.东方雄狮的觉醒

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