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

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方法一 史料研习

材料1:……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2: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3: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1)从材料1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具有怎样的态度或做法?分析其本质。

(2)材料2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3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方法二 规律认识

(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方法三 观点探讨

材料4: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统的属性,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在皇帝制度创立后的历史中,皇权意识不断地膨胀却缺乏对其应有的制约与限制。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才会出现不少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

(4)结合材料4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

 

(1)皇帝将泄密其言行的一律处死;皇帝行踪神秘化;皇帝对丞相车骑多不满。本质上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也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宰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假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他们对军国大政有直接处置权。雍正朝设立军机处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便明显削弱;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权力全部转移到皇帝手中。 (3)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机构;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互相牵制。 (4)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该制度下,皇权独尊,极易形成皇帝集权专制,并且滋生腐败,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解析】(1)本题据材料1“此中人泄吾语……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皇帝将泄密其言行的一律处死、皇帝行踪神秘化、皇帝对丞相车骑多不满。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等方面分析其本质。 (2)本题据材料2“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宰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假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等方面回答这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再据材料3“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明显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等方面回答这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再从君主专制强化的角度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3)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机构、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互相牵制等方面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4)本题结合材料4“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统的属性,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积极和消极等方面回答对皇帝制度的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的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查看答案

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 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 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 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 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查看答案

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  )

A. 减少诉讼案件    B. 维护贵族利益

C. 注重法律程序    D. 强调证据作用

 

查看答案

(题文)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