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提出: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

有学者提出: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一,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                                      

——摘自《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请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西欧社会转型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观点:材料认为西欧社会转型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我赞同这种观点。 论述:英国在17、18世纪通过“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掠夺建立起社会财富积累机制;通过英西战争、英荷战争和英法战争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庞大的海外市场,使英国获得了有效的市场流通机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社会转型提供了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三者共同的作用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为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西班牙通过殖民掠夺建立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但没有把广阔的殖民地变成商品市场,因此没有推动政治体制的革新,无法建立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因此没有完成社会转型。因此:社会转型是社会总体的变迁,三个子机制缺一不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机制,从而对社会产生整体性的影响。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从材料中得出论点。“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是关键信息。社会财富指的是资金,其次突出强调了市场、法律和政治制度的保障。光有财富不可能促进社会转型。本题实际上可以转换成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在此,学生可以以英国为例,从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等角度论证该观点。但注意还可以一葡萄牙、西班牙为例说明:虽然它们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有着大量财富,却不具备其他因素,因此它们并没有实现迅速转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时间

特征

商晚期到春秋初期

形态上比较原始;开启后世钢铸币先河;没有出现文字。

春秋初到战国晚期

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种类进一步增多;钱币的标准化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出现圆形化趋势。

秦统一到唐中期

由纪地变为纪重;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唐中期到清朝覆灭

钱币的质地多样,宋朝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材料二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并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调整货币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在社会动乱比较激烈时或是在大动乱前后,总有史学杰作出现。经过有春秋战国及察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到汉武帝时,可马迁写出了《史记》;两宋时阶级、民族矛盾交织,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这表明中国古代史学

A. 繁荣于社会动乱时期

B. 重视历史事实客观性

C. 侧重历史的借鉴作用

D. 编撰体例呈现多样化

 

查看答案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石油成为苏联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财政基础

B.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代价沉重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的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虽然欧盟的‘民主赤字’为人诟病,欧盟还是以‘暗度陈仓’的方式继续排斥代议机构对欧盟政策制定的监控:一方面,在“欧洲制宪会议”之后,欧洲议会的法律地位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现实的政策制定过程中,欧洲议会被边缘化的现实却没有改观。”上述现象表明

A. 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

B.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C. 欧洲民主进程放慢

D. 欧洲经济形势不乐观

 

查看答案

《欧洲文明扩张史》中说:“从欧洲的总体看,甚至到19世纪下半叶仍远不能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都实现了英法式的近代民主。而且民主的体制与民主的精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 1689年《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875年法国宪法

D. 1871年德国宪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