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生产组和社员都应该“包工包产”》的文章,肯定四川江津地区包工包产到社员的做法。1980年,四川广汉县向阳乡在全国率先取消了“人民公社”的牌子。这反映了
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
B. 人民公社在四川的兴衰史
C. 地方积极探索发展之路
D. 包产到户影响基层组织建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因为
A. 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
B. “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
C. 中苏两国关系开始恶化
D. 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发展
《申报》社评在《1938年的春雷》中写道:“抗战八月越,我们有多少牺牲?在‘英雄的’第一期抗战中,我们在战略上采取了‘挨打主义’,在战术上流行的是‘硬拼主义’,在战斗上则普遍地流行着‘轻生主义’。”文中评论的战役是
A. 武汉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淞沪会战
从1897年开始,林纾用文言文翻译西洋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歇洛克(福尔摩斯)奇案开场》180余种,风靡全国。1919年,林纾写信给蔡元培称:“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白话文)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表明林纾
A. 坚守传统反对学习西方
B. 在文化变革中沦为时代的落伍者
C. 轻视群众反对世俗文化
D. 忧心新文化运动冲击其译著市场
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约法
A. 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B. 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C. 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D. 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
修建于公元610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应用这一原理,法国人在罗纳河上修建了圣埃里普里特桥,英国人在东英格兰修建了小阿波特桥。这反映出
A. 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发明智能浪费
B. 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C. 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西方文明间交流
D. 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单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