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31曰,《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由材料可知
A. 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B. 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
C.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 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
从下表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A.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B. 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C. 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 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
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
A. 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 B. 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
C. 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 D. 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
明太祖通过户部晓谕两浙、江西百姓:“为吾民者当知其分,田赋力役出于供上者,乃其分也。能安其分者,则父母妻子,家昌子裕,为忠孝仁义之民……否则,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也不容矣。”据此可知,明初
A. 强调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B. 致力于构建新意识形态
C. 财政税收开始依赖于江南
D. 实行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这一改革有助于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提高决策效率
C. 加强宰相权力
D. 规范政务运作
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 地方机构办事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