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在统治了德国20年之后,曾骄傲地声称,他从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在他看来,“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以此分析,在当时的德国
A. 宪法不起任何作用
B. 专制思想与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 议会形同虚设
D. 德皇掌握行政权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根源在于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君主专制制度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促成下图所示之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隋至北宋年间寒门子弟在入仕群体中所占比例
A.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B. 三省六部制的推行
C. 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
D. 嫡长子继承制的废除
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
A. 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
B. 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
C. 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
D. 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
在宋元两朝以及明代的前中期这段长达五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很多地方城市基本不提倡筑城,内地州县亦普遍不筑城,长期处于城垣颓纪、甚至无城墙的状态,只在边地城市和部分重要城市,才兴筑或注意维护城垣。这种做法旨在( )
A. 促进民族融合 B. 减轻农民负担
C. 发展商品经济 D. 防止地方割据
清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可分为内地和边疆两种类型。内地除京畿和直隶外,均设省管理,按省、道、府、县四级政制进行划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有很大权限。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办法进行管理。这反映了
A. 中央对基层的控制弱化
B. 地方权力结构清晰
C. 循俗施政,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D. 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