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贸易委员会从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1835年取消了向外国出口机器的禁令;1842年废除了尚存的英国制成品出口关税,并且降低了海关清单中至少75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到1860年,英国只对48种商品课征进口税。美国1913年的“安德伍德一塞门斯法令”把钢铁、羊毛、食糖(1916年)和某些农产品列入免税之列,并且大大降低了棉毛织品的税率。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
材料二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
——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英美两任霸权国家在其走向富强的长期历程中,恰恰都是依靠了持久且严格的贸易保护而非自由贸易,才确立了产业优势地位。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实施自由贸易或者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图使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最大化。而一旦自己的优势地位受到威胁,它们便又退向保护主义,在“公平贸易”等冠冕堂皇的旗号下寻求贸易保护和产业庇护。……英美之外其他大国崛起的历史也证明,走向富强的要害决不是自由贸易,而在于殖产兴业,从法国、德国、日本,到俄国、苏联、中国,历史真相无不如此。
——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相似的历史条件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自由贸易”有何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末年,1711年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就让丁税固定了下来。康熙蠲(juān免除)免钱粮(免交赋税)“有一年蠲及数省者”或“一省连蠲数年者”,甚至有全国性的蠲免。史载,1691年与1703年康熙皇帝免除天下钱粮2759万多两。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间,政府蠲免钱粮共计545次,免除天下钱粮计银1.5亿两。
——《论康熙皇帝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再加上常年西北用兵,黄河泛滥成灾,造成了整个国库亏空甚多。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同时,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雍正时,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实行“耗羡(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借口征收钱粮有损耗而额外加征)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发给官吏。
——《论雍正王朝经济改革的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康雍时期在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二者经济改革的落脚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二者在赋税改革上有何继承性?其主要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 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 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 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 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说明中国古代( )
A. 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
B. 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
C. 古代农民缺乏商业致富的意识
D. 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A. 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B. 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 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
D. 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
A. 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
B. 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
C. 强化了海禁政策
D. 扭曲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面朝大海发展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