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二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

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实(中)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饮冰室合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材料二中对理财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1)冗官、冗兵、冗费。 (2)实质:要不要变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3)梁启超的观点是合理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有用人不当和危害百姓的现象,但不可否认他的改革变法的勇气与精神,也需要看到所取得的一定的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1)本问考查的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即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2)材料二中司马光和王安石是不同派别的代表,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变法,然后根据课本中变法的内容答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措施及意义。(3)本问是对王安石改革的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言之合理即可,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纽约时报》1908年在专电中提到中国一位刚刚去世的皇帝时说,1898年这位皇帝表现出了鼓励改革运动的愿望如果这些法令真正实行的话,将意味着大清国全盘西化。下列与这个皇帝的改革运动无关的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传播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变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主,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材料说明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是

A. 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B. 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

C. 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D. 变法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查看答案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A. 日本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实地考察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

C. 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发展模式

D. 政府扶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