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

191812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54日他又评论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陈独秀有关巴黎和会的上述评论,其前后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反对

B. 美国同意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C. 列强签署《凡尔赛和约》,中国外交最后失败

D. 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B 【解析】试题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19年。此时,五四运动已爆发,陈独秀之所以态度改变与此相关,故选C。AD错误。B错误,在巴黎和会上,美国并不是最有发言权的国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

甲: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乙: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

丙: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丁: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甲是美国的打算    乙是英国的打算    丙是英国的打算  丁是德国的打算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段材料说明

①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

②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正的

③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

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二18——19世纪的欧洲流行这样的说法:“Steam叔叔是英国人”(Steam此处既是人名又是蒸汽机的意思)。

材料三1919年12月23日,美国人乔治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华盛顿的妈妈拍了一份电报:“亲爱的妈妈,我今晚将乘坐8点起飞的客机回家,与你共度圣诞住节!”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什么?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发明产生了什么影响?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3)材料三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武帝时代起,史籍已经多见关于气候严寒的记录。如《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夏四月,陨霜杀草”……王莽时期严重低温的气候反常记录更为频繁。例如,天凤三年(公元16年)二月,“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在公元前50年至公元70年这120年间,有关气候异常严寒的记载多达20余起……王莽专政时最为集中的10年中,大约7年都发生严寒导致的灾害……引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王莽本人在农民起义打击下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

材料二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一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材料三武夷北苑,風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1)根据材料一,从小农经济特点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中国古代政权的灭亡。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些“边际土地”的开发给当时清朝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各国通商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